行业新闻

联系我们

  • 辰安智检
  • 手机:13162117033
  • 电话:400-606-8608
  • 邮箱:caiencetec@163.com
  • 地址: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

行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面包中毒事件敲响警钟: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​

发布时间:2025/11/18 11:06 来源:辰安智检(上海)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
近日,胡志明市大规模面包中毒事件持续发酵,这起始于 11 月 7 日的食品安全事故,中毒人数从最初的 50 余人一路攀升至 230 人,最终波及 13 家医院,其中不仅有重症患者需进入 ICU 监护,更有一名孕 34 周的孕妇出现早产征兆,牵动着无数人的心。涉事主体为当地知名连锁品牌 “碧姐面包店”(另据媒体报道分店名为 “cóc cô B” 面包店)旗下两家经营点 —— 幸通坊阮泰山路的正规门店,以及黎光定路的街头摊车,均因售卖被污染的越南法棍引发中毒,让这款刚登上 CNN “全球 25 款最佳三明治” 榜单的 “国民美食”,瞬间陷入信任危机,也再次为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。

事件全程回溯:从初现端倪到全面处置

这起中毒事件的时间线清晰且紧迫。11 月 7 日,胡志明市已有民众因食用涉事面包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首批 50 余名患者陆续前往医院就诊,其中心安综合医院率先接收 2 例重症病例,1 人需转入 ICU 治疗。随着更多患者集中就医,事件迅速升级:11 月 8 日,6 家医院累计报告 162 例病例,胡志明市卫生厅正式介入调查,初步锁定沙门氏菌为可疑致病菌,并对涉事两家分店采取暂停营业、查封所有食品及原料的强制措施,同步采集食材与环境样本送检;11 月 9 日,中毒人数突破 200 人,175 军医院成为接收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,单日收治量达 131 人且全部为 15 岁以下儿童,凸显弱势群体受影响之深;截至 11 月 11 日,累计 230 名患者分送至 13 家医院救治,仍有 96 人住院观察,嘉定人民医院 1 例患者血培养结果明确检出沙门氏菌,为病因诊断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
在医疗救治方面,胡志明市卫生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,要求各医院严格按照今年 4 月发布的《食物中毒诊疗指南》开展收治、分诊工作,确保治疗标准化、规范化。从临床数据来看,患者普遍表现为肠道细菌感染症状,除核心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发烧外,部分重症患者出现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,需通过静脉补液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控制病情。目前多数患者已度过急性期,症状逐渐减轻,但仍有重症病例需持续监护,尤其是那名孕 34 周的孕妇,因频繁宫缩面临早产风险,需长期住院监测胎儿情况,其健康状况始终备受关注。

污染源头与涉事主体:漏洞百出的安全防线

经胡志明市卫生厅、食品安全分局联合调查组核实,此次事件的致病菌已明确为沙门氏菌,而污染源头直指涉事面包店的生产经营全链条。涉事的 “碧姐面包店” 连锁体系虽包含正规门店,但两家涉事经营点均存在明显违规操作:街头摊车无固定经营场所,卫生条件难以保障;正规门店虽有经营资质,但原料采购环节缺乏管控,未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,食材质量溯源困难,且储存环境可能存在交叉污染风险。结合沙门氏菌的传播特性分析,污染大概率源于受污染的肉酱、加工猪肉等馅料,或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遵守卫生规范、加工设备消毒不彻底等问题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并非越南首次发生类似事故。2024 年 5 月,同奈省隆庆市的 Cô Băng 面包店曾引发更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,568 人因食用受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污染的法棍中毒,1 人死亡。追溯该起旧案,涉事面包店无食品安全认证,4 名工作人员均未取得健康证明,原料储存混乱,冷柜中封存的泡菜、香肠等食材均检测出沙门氏菌污染,与此次胡志明市事件的违规点高度重合。短短一年半内同类事故重复上演,暴露出越南街头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:部分经营者漠视食品安全法规,将利润置于公众健康之上;小型门店和街头摊车的监管存在盲区,事前审批与事中巡查流于形式。

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,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。此次胡志明市中毒事件中,受害者以儿童、孕妇等弱势群体为主 ——175 军医院接收的 131 名患者全为儿童,沙门氏菌对这类人群的危害远高于普通成人,可能引发败血症、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留下长期健康隐患。街头美食作为城市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人们对便捷生活的需求,但便捷绝不能成为牺牲安全的借口。越南法棍之所以能成为 “国民美食”,源于其独特的风味与亲民的属性,而当这份 “亲民” 与 “危险” 挂钩,不仅会摧毁一个美食 IP,更会动摇公众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。

多方合力:筑牢食品安全的 “防火墙”

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,需要企业、监管部门、公众的协同发力,久久为功。从企业层面来看,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,必须摒弃侥幸心理,将食品安全贯穿于原料采购、生产加工、储存运输、销售服务的全链条。涉事商家的停业整顿只是第一步,整个行业都应以此为戒:建立正规的原料采购台账,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;加强员工健康管理,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明上岗并定期培训;完善卫生消毒设施,对生产设备、经营场所实行常态化清洁,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控体系,让每一份食品都经得起检验。

从监管层面而言,相关部门不能满足于事后追责,更要强化事前预防与事中巡查。针对街头食品、连锁餐饮等重点领域,应加大抽检频次,将馅料、酱料等易污染食材列为必检项目;健全快速响应机制,一旦出现集中发病案例,立即启动溯源调查与应急处置,避免事态扩大;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 “零容忍”,不仅要处罚涉事门店,更要追究连锁品牌的连带责任,让监管长出 “牙齿”,真正形成震慑。此次胡志明市食品安全分局虽快速成立调查组,但结合过往案例可见,长效监管机制仍需完善,尤其要填补街头摊车、小型门店的监管空白。

同时,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。在选择食品时,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、卫生条件良好的商家,避开无固定经营场所、原料暴露存放的街头摊点;遇到疑似食物中毒情况,要及时就医并保留购买凭证、剩余食品等证据,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。而媒体的监督与科普作用同样不可或缺,通过曝光典型案例、普及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与应对知识,既能推动问题解决,也能引导全社会形成 “人人关心食品安全、人人参与食品安全” 的良好氛围。

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” 胡志明市面包中毒事件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短板与隐患。食品安全没有 “避风港”,也没有 “真空区”,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,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唯有企业坚守底线、监管精准发力、公众积极参与,才能筑牢食品安全的 “防火墙”,让人们吃得放心、吃得安心,让街头美食真正成为城市的温暖底色,而非健康的 “隐形陷阱”。

1、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仪.png


上一篇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