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联系我们

  • 辰安智检
  • 手机:13162117033
  • 电话:400-606-8608
  • 邮箱:caiencetec@163.com
  • 地址: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

行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酸菜池里的刺眼一幕:三年之隔的 “卫生复刻”​

发布时间:2025/10/28 14:30 来源:辰安智检(上海)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
10 月下旬,辽宁葫芦岛一段短视频击穿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防线:酸菜腌渍池内,工作人员赤脚站立翻动原料,手中香烟的灰烬不时飘落,抽完的烟头径直丢进酸菜堆,甚至随口吐痰入池。这令人作呕的场景,与 2022 年 “3・15” 晚会曝光的湖南 “土坑酸菜” 如出一辙 —— 同样是员工漠视卫生、同样是生产环节失控,不同的只是事发地点从南方土坑换成了北方车间。

更令人不安的是涉事产品的流向差异:当年的问题酸菜多作为方便面调料包,需经后续加工稀释;而此次涉事企业主打直接包装销售的成品酸菜,意味着这些被污染的原料可能直接端上百姓餐桌。网友的愤怒恰源于此:“连最基本的卫生底线都守不住,谈何食品品质?”

通报之外的深层追问:“快速响应” 能否根治沉疴?

事件曝光后,兴城市市场监管局的连夜处置值得肯定:26 日接报即开展执法,27 日便通报 “涉事批次酸菜全部扣押、未流入市场、将依法销毁”,省级部门同步介入督办,官方表态 “严惩不姑息”。但这份高效通报未能完全消解公众疑虑,反而引发更尖锐的追问:

企业信息为何 “隐身”?通报通篇未提及涉事企业名称、规模及既往信用记录,仅以 “相关涉事企业” 模糊带过。这种 “遮遮掩掩” 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开透明原则相悖 —— 正如舆论所质疑的,公布违法主体既是保障消费者 “避雷权” 的基本要求,也是对合规企业的公平保护,更能形成行业震慑。

“单批次销毁” 是否足够?视频中员工动作熟练自然,抽烟吐痰行云流水,显然并非首次为之。仅扣押曝光批次产品,未对企业全部库存进行溯源排查、未暂停其生产资质,难以排除 “历史问题产品已流入市场” 的隐患。按照 GB2714-2016《酱腌菜卫生标准》,食品加工场所应 “禁止吸烟饮食”“从业人员保持个人清洁”,涉事企业的违规绝非偶然,而是日常管理体系的全面失效。

监管为何总是 “事后发力”?从土坑酸菜到腌渍池乱象,暴露的共性问题是:企业自查流于形式,日常监管存在盲区。《食品安全法》明确要求生产企业 “建立全过程安全管理制度”,监管部门需 “对生产环节实施重点检查”,但现实中 “网友曝光 — 连夜查处” 的被动模式,恰恰说明常态化监管未能穿透企业的 “卫生伪装”。

破局之道:从 “个案严惩” 到 “系统设防”

食品安全从来不是 “通报 + 销毁” 就能根治的顽疾,需构建 “企业自律、监管发力、公众监督” 的三重防线:

企业:把 “卫生规程” 刻进生产骨子里。涉事企业的乱象本质是责任缺失。按照酸菜生产标准,原料处理、发酵环境、人员操作均有明确规范,企业不仅要配备专职卫生管理员,更应通过监控全覆盖、流程溯源等技术手段,让 “烟头吐痰” 这类行为无处遁形。同时,需将食品安全培训从 “签到走过场” 变为 “实操考核”,让每个员工都明白:手中的烟头,连着企业的生死线。

监管:从 “事后救火” 转向 “事前筑堤”。此次省级部门的介入应成为改革契机:一方面需建立 “企业信息强制公开” 制度,对食品安全违法主体实行 “黑名单” 管理,剥夺其市场准入资格;另一方面应推广 “飞行检查 + 随机抽检” 模式,重点排查腌渍菜、酱菜等传统加工行业的卫生死角,对发现的违规行为 “零容忍”—— 唯有让监管 “长牙带电”,才能倒逼企业敬畏规则。

社会:筑牢 “全民监督” 的最后防线。从土坑酸菜到腌渍池烟头,网友的镜头多次成为食品安全的 “预警雷达”。这启示我们:应完善举报奖励机制,降低公众监督门槛;同时媒体需持续追踪事件进展,追问涉事企业信息、调查结果及整改情况,避免 “通报即终点” 的监管闭环断裂。毕竟,舌尖上的安全,需要每个人的 “火眼金睛”。

结语:别让信任跟着酸菜一起 “变质”

三年前土坑酸菜事件后,行业曾经历一轮 “刮骨疗毒”;三年后相似乱象重演,警示我们食品安全没有 “休止符”。兴城监管部门的 “连夜行动” 值得肯定,但公众更期待看到:涉事企业名字被公开、违规链条被斩断、监管漏洞被堵上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消费者在拿起酸菜坛时,放下心中的 “石头”;才能让 “严惩不姑息” 真正落地为 “安全可放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