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联系我们

  • 辰安智检
  • 手机:13162117033
  • 电话:400-606-8608
  • 邮箱:caiencetec@163.com
  • 地址: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

行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芝麻丸披上健康伪装虚假宣传何时休

发布时间:2025/11/08 20:38 来源:辰安智检(上海)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
养生” 热潮下,芝麻丸因宣称 “黑发养颜”“滋补养生” 成为热销品,但近期抖音上的网红蓝V测评对市面上多款芝麻丸产品的专项调研测评,却揭开了部分产品的 “健康伪装”—— 看似养生的小丸子,实则暗藏添加剂超标、标准错配、宣传造假等多重隐患,让不少消费者陷入 “健康陷阱”。

调研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工添加剂超范围或过量使用。多款宣称 “无添加”“纯天然” 的芝麻丸,被检出柠檬黄、日落黄等人工合成着色剂,这类成分虽允许在糖果、饮料中使用,但根据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24),若芝麻丸归类为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(依据 GB 19300-2014 标准),则明确禁止添加人工着色剂。部分产品还检出山梨酸钾、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超标,长期摄入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,对老人、儿童等敏感人群更易引发消化道不适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一款 “爆浆芝麻丸” 虽宣称 “0 蔗糖”,却检出麦芽糖醇含量过高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腹胀、腹泻等肠胃问题。

产品标准错配与资质缺失成为隐形漏洞。调研发现,某品牌芝麻丸以黑芝麻为主要原料,却违规标注为 “糕点” 类产品,执行 GB/T 20977-2007《糕点通则》标准,而非更严格的《坚果与籽类食品》标准(GB 19300-2014)。这种 “跨类标注” 的操作,本质是为了规避坚果制品对原料含量、添加剂使用的严格限制 —— 按坚果制品标准,黑芝麻含量需达到较高比例,而糕点标准则允许添加更多糖、油及添加剂。更有小作坊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,生产环境脏乱,原料中甚至混入霉变芝麻,存在黄曲霉素污染风险,而黄曲霉素对人体具有强致癌性。

虚假宣传与营养造假则涉嫌欺骗消费者。多款产品宣称 “黑芝麻含量≥80%”“七黑营养配方”,实测却发现黑芝麻含量不足 30%,其余成分多为糯米粉、麦芽糖等廉价辅料,所谓 “黑枸杞粉”“桑葚粉” 的添加量微乎其微,几乎不具备宣传中的滋补效果。部分标注 “高钙高蛋白” 的产品,钙含量实测仅为宣称值的 1/3,与普通糕点并无差异。更讽刺的是,一些 “养生款” 芝麻丸的脂肪和热量远超普通零食,每 100 克热量高达 500 大卡以上,长期大量食用不仅无法养生,反而可能导致体重飙升、血脂升高。

这些问题的产生,根源在于部分企业的逐利本性与监管漏洞。为降低成本,企业用廉价辅料替代黑芝麻,靠添加剂伪造色泽与口感;为迎合 “养生” 需求,刻意夸大营养成分与功效,却回避关键指标的真实数据。而消费者对 “养生食品” 的信任滤镜,也让这类问题产品得以流通 —— 多数人购买时只看宣传标语,忽视配料表与执行标准的核查,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。

结合专业检测数据,为消费者提供实用避坑指南:首先查标准与资质,优先选择执行 GB 19300-2014 标准、明确标注 “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” 的产品,查看生产许可证编号是否合规;其次看配料表,优质芝麻丸的配料表中黑芝麻应排在首位,且无柠檬黄、日落黄等人工着色剂,防腐剂种类越少越好;最后辨口感与色泽,天然芝麻丸色泽呈深褐色,带有芝麻本身的焦香,口感扎实不粘牙,若颜色过于鲜亮、口感甜腻,则可能添加了过多糖与色素。

养生的核心是 “安全”,而非盲目追捧标签。芝麻丸的 “健康陷阱” 警示我们,任何食品的养生价值都需建立在合规与真实的基础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