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联系我们

  • 辰安智检
  • 手机:13162117033
  • 电话:400-606-8608
  • 邮箱:caiencetec@163.com
  • 地址: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

行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硫酸铜鱼充斥市场:渔民自避风险,重金属残留隐患重重

发布时间:2025/11/11 18:36 来源:辰安智检(上海)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
近日,“硫酸铜鱼” 大量流入市场的现象引发公众热议,更令人揪心的是,不少养殖户坦言 “自己都不敢吃”,背后暴露的水产养殖与流通环节的安全问题亟待关注。硫酸铜作为水产领域常见的化合物,虽有合法使用场景,但滥用、超量使用带来的重金属残留风险,正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隐形杀手。

硫酸铜鱼的 “诞生”:品相与存活的双重驱动

“硫酸铜鱼” 并非特定鱼类品种,而是指在养殖或运输环节使用过硫酸铜的鱼类。硫酸铜兼具渔用药物与品质改良剂的双重属性,既能杀灭鱼体寄生虫、抑制有害藻类生长,预防养殖过程中的鱼病,又能通过固鳞、增色效果让鱼的外观更鲜亮,减少运输中鳞片脱落和体表充血的情况。

对养殖户和流通商而言,硫酸铜用量少、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,既能解决鱼病防治问题,又能提升鱼的商品卖相,还能配合麻醉类药剂提高长途运输存活率,支撑活鱼跨区域流通,因此成为行业内 “低成本增效” 的常用选择,甚至被部分从业者视为 “必需品”。但这种 “高效” 背后,往往暗藏超量使用、未遵守休药期等违规操作,导致铜离子在鱼体内残留超标。

不敢吃的真相:重金属残留的健康威胁

渔民之所以避而不食,核心在于知晓硫酸铜的毒性危害。硫酸铜含有重金属铜离子,一旦进入人体,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变性,使其失去正常生理功能,影响新陈代谢。铜离子在体内难以代谢,长期蓄积可能损害肝肾,引发脂肪变性、坏死,甚至导致肝肾功能衰竭、尿毒症等严重问题。

短期摄入残留超标的鱼类,可能刺激口腔和胃肠道黏膜,引发黏膜糜烂、溃疡,还会出现剧烈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、休克。此外,皮肤长期接触硫酸铜溶液,还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、湿疹,甚至皮肤坏死溃烂。对儿童、老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而言,这种健康风险更为显著。

违规使用的代价:法律红线与环境危害

硫酸铜并非水产养殖禁药,但使用需严格遵循《肥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》,明确限定使用范围、用量和操作规范。若超量使用、违规添加到饵料中,或未遵守休药期规定,导致产品残留超标,均违反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》;若因滥用造成周边水域污染,则可能触犯《水污染防治法》。

实践中,已有多地出现相关处罚案例:某养殖企业因在饵料中超剂量添加硫酸铜,导致鱼类死亡且铜离子超标,被吊销生产许可证;浙江一养殖户使用高浓度硫酸铜产品处理蓝藻,不仅造成 90% 鱼类死亡,还导致底泥铜离子超标,土壤 3 年内无法养鱼。这些案例印证了违规使用的双重危害,既破坏生态环境,也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
消费避坑指南:如何远离硫酸铜鱼

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,购买活鱼时可通过以下技巧降低风险:

观察外观:自然健康的鱼体表有自然光泽,鳞片完整且贴合身体;若鱼身过于鲜亮、鳞片异常牢固,无明显瑕疵,需警惕硫酸铜处理痕迹。

闻气味:正常活鱼有淡淡的土腥味或水腥味,若闻到刺鼻异味、金属味,应避免购买。

选购买渠道:优先选择正规商超、有溯源标识的水产店,要求商家提供检疫合格证明,避开来源不明的流动摊贩。

注重烹饪:烹饪前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鱼体,去除表面残留;烹饪时彻底加热至全熟,虽无法去除已蓄积的铜离子,但可杀灭其他微生物,降低复合风险。

食品安全不应以牺牲健康为代价,“渔民自不吃” 的现象,正是对水产行业违规操作的无声控诉。辰安智检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(24+3),可精准检测水产品中铜离子等重金属残留,快速筛查超标问题,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人员,助力监管部门专项检查、市场进货查验、养殖企业自检,为消费者 “舌尖上的安全” 筑牢科技防线!

7、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(24+3).png